FEATURES-分享-1612-1.jpg

“码农”的分享人生

也许人们厌烦了住标准化的酒店,吃标准化的早餐,他们想认识当地人,和他们交朋友,想真实地了解当地文化,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选择用Airbnb。

2007年, 三个20多岁的年轻人机缘巧合下想到在网络上出租他们闲置的房间给陌生人,2008年8月,全中国期盼的目光正聚焦在北京奥运会,在地球的另一端,他们用最初这个简单的想法成立了公司“Airbnb”,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的Airbnb掀起了互联网共享时代的浪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人们打破心理的防线,愿意与陌生人分享自己温暖的家,美食和欢乐。Airbnb让我们相信,陌生人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的朋友。分享给别人快乐,自己会得到双倍快乐。

初冬的北京,Airbnb三大联合创始人之一Nathan Blecharczyk来到北京,自从Airbnb北京办公室建立以来他每年都要来中国三四次,去年北京办公室只有6个人,今年已经扩大到30多人,但这只是雏形,Nathan说:“Airbnb在中国才刚开始,中国的旅游市场近年来发展很快,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体验Airbnb的服务。”

Nathan是Airbnb的CTO——首席技术主管,负责所有技术上的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他从“码农”换到了管理者的角色,掌握Airbnb的脉搏。他一直亲自使用Airbnb,和普通人一样体验它的服务。短期出差北京,他在Airbnb租了一套离办公室距离步行5分钟的公寓,此时在他旧金山的家里,他的客房也在Airbnb上被租了出去,“每年平均接待90个客人,我尽量不让他们知道那是我家,即便我在家,我们有各自进出家里的门,一般不会碰面。”然而在Airbnb上发生太多有趣的故事,有一次,Nathan恰巧和他的房客碰个照面,被对方认了出来,这位房客正是几年前在德国采访过Nathan的记者,当时对Airbnb的商业模式并不看好,问了很多尖锐的问题,“我们再次见面都很开心,能有这样的客户,该算是我们赢了吧?”Nathan爽朗地笑着。

Airbnb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简单地让人们分享资源,更让人们体会更丰富多彩的人生。相比Airbnb在191个国家被数千万人使用,Nathan更欣喜这背后的意义:“我从来不会想这些数字,好比我们在一步一步爬山,如果不停下来,是不会看到身后的风景,老实说,我们并没有想到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直到今天,我们每天在工作中所想的是如何让人们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和文化。我希望百年以后,人们看到的不是财富的数字,而是我们所创造的人与人分享的世界。”

 FEATURES-分享-1612-2.jpg

打破边界

“在我看来,拉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令产业形式更加多元化更具活力的,是小微企业(也就是工业企业规模不超过100人,普通企业规模不超过80人)。对这些企业来说, 租赁大型的办公区域其实是对成本的一种浪费,这一点对创业公司也是相同的。而像我们现在在做的Workingdom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这些人群。”Workingdom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周克力说联合办公行业在世界上发展已经很成熟,对国内的大城市而言,它的雏形,也就是前一代针对小租户、代租的租赁式办公室已经成为过去式。而如今在这个行业内,很多空间并没有认真地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初创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生存永远是第一重要的,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开源节流’,而节流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办公空间租赁成本。实际上如今很多空间给到的服务都是‘伪’服务,这些并不适合这里的客户需求,反而增加了负担,减少了对他们真正需求的关注。以我们Workingdom现在的做法来举例,基本上每一个点的联合办公空间都位于城市的最出色的办公地段区域,同时离附近的公共交通枢纽都是不超过5分钟步行的距离,而它的工位租赁价格则是同等级的70%。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租赁的方式是年付全款,并且还要付押金,对那些创业阶段和小微企业来说,Workingdom的月付形式能够为他们省下一大笔流动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去。此外诸如前台、装修、家具、法务等服务,都可以通过联合办公区域得到相应的服务,这些综合在一起,能够省下许多。”

周克力和另外两位Workingdom的联合创始人都是标准意义上的“富二代”,但同时也是出色的“创二代”,选择进入联合办公行业他们也是看到了这一代人身上“打破时代”的共性:“我们这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创业者,都有一种不甘于局限在单一领域的个性,我们渴望打破边界。因此无论是我们加入到这个行业的身份,还是对于那些需要联合办公空间来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融合的企业,我们都拥有同样的共性。”周克力说在接下去的一年里,Workingdom还将在原来的产品业态基础上推出Hub类产品,也就是兼具商业、办公与住宅的一体式建筑空间,将联合办公空间从平层拓展到立体空间中,让企业员工有机会在一个纵向空间内实现办公、居住与生活的需求满足。等到那时,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动线,或许也将打破边界,从点面空间拓展到立体空间之中,不仅节省时间与能源,还能够令生活与工作的时间成本降到更低,同时提升两个方面的质量。

     

 FEATURES-分享-1612-4.jpg

醉享乐趣

认识郭威源于七八年前的一次采访,那个时候郭威在玩击剑,我们只感叹于在大家都一窝蜂的高尔夫的时候,这个看起来带点儿“憨气”的香港大哥玩的东西竟然这么洋气和专业。

后来就成了朋友,跟着郭威去了他的“Glen”。那是一个疯狂用红酒、香槟来标榜自己社交圈身份的年代,很难在北京找到一间专门的威士忌吧,更难得看到满满一面墙酒柜的各国、各品类威士忌酒。在Glen,第一次见到日式风格的调酒师极其娴熟和优雅的手凿冰球,也第一次体会了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美好。

你可以在郭威的Glen里看到他对于生活、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那种较真的情绪表达。桌面上铺的蕾丝桌布是他亲自去意大利挑回来的手工制品,每一件家具的摆放位置和角度,都要达到完美。这种“较真”,其实是一种对喜爱事物的追求。

慢慢地,威士忌也成了社交圈子里的流行符号。那些爱喝的、不爱喝的,了解的、还有把威士忌和白兰地都分不清的人们,都以去威士忌吧泡一泡为乐。但郭威从不迎合客人。这个威士忌吧,原本就是为了自己的爱好而诞生,他和威士忌之间的缘分也始于最原始的喜欢、追求。

从威士忌文化发源地得到了启发,自己利用数年的时间跑遍原产区,集中了自己喜欢、有特色的、具代表性的威士忌酒开了酒吧,再到合办了中国威士忌达人会。郭威在威士忌的道路上从热情澎湃发展到理智选择,尘埃落定后不但以品酒手稿为素材认真做书,也开始慢慢将威士忌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做了调配。

FEATURES-分享-1612-6.jpg

“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喝多喝少,喝贵喝贱,这些都不是问题。”为了这次拍摄,郭威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好友一起做客,“其实大家酒量也不大,坐在一起也不只是为了喝酒。都是志趣相投,借着推杯换盏,引出更大的兴致和更轻松的心情。
 

FEATURES-分享-1612-7.jpg

分享悦心

即便倒退十几二十年回到上个世纪,当时的中国也已经进驻了很多国际连锁品牌酒店。那些欧洲、东南亚到中国来旅游的游客,如果要找到一间标榜豪华和硬件的酒店,应该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一些具有丰富旅游经验,讲究生活品质,还希望能在旅途中体验到一点点与众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需求似乎还不那么容易被满足。尤其是想要找到一间在享受优质品牌带来的高端硬件和成熟服务内容的同时、又能充分融入当地风土人情的酒店,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在新加坡的张齐娥和自己的先生一起,以一间精品店为基础,创立了自己的一个代表着优享生活方式和健康循环发展的高端精致品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十几年之后,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旅游者们心之所系的目的地。无论是悦榕、悦椿,也无论是度假村、酒店抑或管理物业,只要看到那绿意盎然的地方,就能让旅客找到回家的感觉。

张齐娥是一个喜欢户外和一切健康元素的人,她的精神和面貌会让身边那些跟随着她一起工作的年轻女孩子们都自叹不如。

“我有的时候会很愿意和不同地方的当地人去接触,他们能让我学到、感受到很多不同的东西。那些他们传达出来的情绪,最终都能转化成为我运用到品牌经营里的思想。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习惯,张齐娥越来越多地将自己持之以恒的绿色理念,分享及传播给更多的人。和那些搞出大声响、大光环的企业不一样,张齐娥把自己创立起来的悦榕品牌,历练成了一个有着浓浓人情味和真正体现并落实了人文关怀的品牌。

让我们来看一看她在本职以外担任的那些职务:悦榕全球企业社会基金主席、新加坡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董事、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委任下的雇主联盟主席……张齐娥对于那些具有社会属性和可持续利用的元素都充满了关注,就像她在每一间酒店落户的当地,都会极尽可能地邀请当地人来加入品牌,既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又让每一个地方都能由熟悉和了解它的人们来参与建设、维护和管理,

除此以外,还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自产能力,真正让自产转化为自销,让外来品牌的文化和本地元素通过合作来进行一点一滴的融汇,既是对彼此的分享,更是对彼此的成全。

 FEATURES-分享-1612-9.jpg

让艺术众悦

万和昊美艺术酒店、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身上拥有着多种多种标签,他在商业地产方面叱咤风云,2006年就与世界500强美国温特姆国际酒店集团牵手合作成立万和豪生国际大酒店,成立自己的酒店王国;他也是业内知名的收藏家,他的藏品囊括了博伊斯、赵无极、周春芽、陈逸飞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去年5月,他一手打造的Onehome艺术酒店品牌——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在浦东张江开幕,明年5月,与万和昊美艺术酒店相联袂的昊美术馆也会以博伊斯和白南准的大展正式揭开其神秘面纱,与公众见面。从一个收藏家到艺术商业帝国的背后推手,让郑好不断前进的正是融入他血液中的艺术情怀。

郑好从小学习绘画,后在中国美院学习设计,多年的艺术浸淫令其很早就开始了艺术收藏,从1996年的第一件藏品开始,到现在已经拥有2,000多件藏品,他钟情于景泰蓝和银器的收藏,也爱博伊斯、达明· 赫斯特、草间弥生等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的力作,赵无极、徐冰、曾梵志、张晓刚、周春芽等艺术大家的作品也被其纳入麾下。从个人收藏,逐渐转为创立私人美术馆和艺术酒店,关键在于他对艺术和收藏的独到理解,“收而藏之私乐、收而展之众悦”是他的名言,从收而藏到收而展,只有将珍贵的艺术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才能体现艺术的真正价值。

因而,他耗时5年,耗资10亿精心打造了万和昊美艺术酒店这一艺术全融合酒店, 在酒店5,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大家可以欣赏到120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500多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被和谐有序地安放在不同的空间中,如以影像、摄影作品为主的Art Bar,有艺术衍生品为主的ArtShop,有以景泰蓝为主的博物馆餐厅等等,让这些不同种类、不同年代的艺术品在这里交融,传达出“舒适一日、艺术一天”的理念,也传达出郑好对于酒店与艺术、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别样情怀。

明年5月, 昊美术馆也将正式开幕, 届时,从昊美术馆进入,通过两层的展览区,可以到达3楼的昊设计中心,然后直接进入到昊艺术酒店,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循环,为了配合酒店的商业形态,昊美术馆还将会是全世界第一个夜间美术馆,它的营业时间将会是13:00-22:00,让更多的公众可以在闲暇时间接受艺术的熏陶。

对于个人来说,做一个私人美术馆和艺术酒店品牌并不容易,对于艺术的热爱是他坚持的动力,而将艺术分享给普罗大众的想法也让我们对这两个年轻的艺术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Tags: 尚流TATLER, 昊美术馆, Workingdom, 周克力, 共享, 万和昊美艺术酒店, Glen, NathanBlecharczyk, Airbnb, 张齐娥, 郑好, 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