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尔德奖得主达伦·贝德的新展《或多或少》 将在伦敦赛迪HQ画廊展至2018年3月29日。展览围绕“交换”,“原作者”和“艺术物体的界限”三个概念进行艺术呈现和探索。一系列的装置,视频和文本展现了贝德直接借用现成物品作为文字和概念的支点的艺术哲学:把现成物品在艺术创作中的唐突出现,视为对艺术的荒谬主义式的干预,和世俗现实的索引。

Darren-Bader,-more-or-less,-with-Anca-Munteanu-Rimnic,-Michael-E.-Smith,-and-a-cast-of-thousands,-installation-view.-.jpg

Darren Bader, more or less, with Anca Munteanu Rimnic, Michael E. Smith, and a cast of thousands, installation view.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by: Robert Glowacki

达伦·贝德认为万物皆艺术,“艺术的存在离不开艺术的历史。所以这里包含了一定的故事叙述,也包含一些型录分类,试图去囊括事物。是关于百科全书主义的,这是一个捏造出来的词汇...百科全书主义。我希望指出的是所有事物都是艺术,这的确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是一个有着来龙去脉的上下文,一种把自身从当下的环境中剥离出来,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方式。比如这里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它的物质性之中。如果你从上俯瞰这些事物,视角就会随之改变。但是你知道什么是艺术,你会想这是艺术吗?这是艺术吗?如果它被安放在一个底座上它就会被立刻设想为是艺术,所以我就是想要悬置人们的这种期待。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观众是谁。有些人你愿意让他们去理解和拥抱你的用意,他们就是首先会感到困惑或漠不关心的人。然后还有一些你永远也见不到的人,他们分享出来的想法和言语却是澄澈和奇妙的。”

Darren-Bader,-more-or-less,-with-Anca-Munteanu-Rimnic,-Michael-E.jpg

Darren Bader, more or less, with Anca Munteanu Rimnic, Michael E. Smith, and a cast of thousands, installation view.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by: Robert Glowacki

对于品味,达伦·贝德谈到:“品味是一种有趣的事情。我在旅途行走时找到它,它就在那里,它吸引了我的眼光。它总是那么神秘莫测,乖张无常。或者你知道的,它的魅力所在。有时候我就把它拿出来把玩,比如说,这个展览。如果用一个词汇开始,比如一个飞盘,或者一个恐龙下颌骨。但这仅仅是一个想法,你把这两种物质放到一起,它们之间可能没有什么能量。这其实是在同时把玩词语和事物,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在。这里有不少的事物综合体。这个具体的事物组合,可以是任何的事物组合,它就是事物A,B,C,D,E,F等等组合在一起,天晓得。你来决定多少事物在这里,这些事物如何联系。哪一个是雕塑,三个雕塑,四个雕塑,十三个雕塑?‘谁是达伦·贝德?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个事物在某个时间地点做某事…基于某种人类冲动。’”Darren-Bader,-more-or-less,-with-Anca-Munteanu-Rimnic,-Michael-E.-Smith,-and-a-cast-of-thousands,-installation-view.jpg

Darren Bader, more or less, with Anca Munteanu Rimnic, Michael E. Smith, and a cast of thousands installation view. 

Copyright the artist, courtesy Sadie Coles HQ, London,  photo by: Robert Glowacki

相较于单纯给观众展示艺术作品,达伦·贝德(Darren Bader)的作品更在于让观众思考和定夺什么是艺术。《纽约客》曾形象地称他的相关作品为“活体雕塑”(living sculpture)。

在主画廊中,贝德与艺术家安卡·孟提努·里姆尼克(Anca Munteanu Rimnic)使用各自的作品,各式物件,甚至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联合创作一件大型的装置。这件巨大的步入式“静态”作品,邀请步入其中的观众来考量和决定什么才是一件艺术品。纵观他近期的作品,贝德充分利用了艺术家,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动态来突出观众的介入在创造意义上的作用。在展览中甚至还会“任性”地出现一些“未实现”的作品,或者“实现不了”的作品。这些包括艺术家持续创作的一系列“垃圾雕塑”的模型或蓝图,其中就有贝德选用雕塑作品来作为垃圾容器的“作品”。

Tags: 《或多或少》, 达伦·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