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柔弱,为母则强”。五月这个周日由于母亲节,被回忆、感恩及美好的祝愿环绕。《尚流TATLER》的Gen. T一族涵盖了不少同时平衡“创业者”与“母亲”双重身份的女性精英,与“母亲”有关的议题在今天被我们highlight。1.png女儿的诞生,对于曾经获得雨果奖的知名科幻作家郝景芳而言是一个历史性拐点。她曾说,“从怀孕到生宝宝,像是经历了一场无痕迹的修行。”她曾经被强烈的“焦虑感”所困扰,为自己深陷的不同价值体系而困顿,而拥有了女儿之后,作为一个母亲,她觉得自己所困扰的问题一下都水落石出,“女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郝景芳开始研读心理学,创立“晴妈说”公众号,思考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她也以一个女性企业家的心态创立公益组织“童行书院”,以实现优质的教育内容惠普共享作为目标,对“共享教育”进行实验和探索,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聆听智慧的声音。

2.jpg

1.做了母亲之后,你觉得对自己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重新经历了人生的自我回顾,心态更为淡定,对于时间不太像以前那么焦虑,而是更享受当下的时光。在怀孕之后,我看了很多关于心理学和人类成长方面的书籍,这对我的帮助很大。也是在怀孕之后,我创立了“晴妈说”公众号,撰写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并创立了“童行计划”教育品牌。

2.曾在你的一篇专访中读到,你说“从怀孕到生宝宝,对你来说,像是经历了一场无痕迹的修行。”可以具体说明一下吗?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从怀孕到孩子出生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自己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历过的从自我反思到自我确认的一个总结。我从20岁出头开始对我自己进行反思,中间有一些很痛苦的自我质疑,那时候对所有事物和感受都产生了怀疑,这期间也经历过比较艰难的自我寻找的过程。而到我怀孕生孩子的这段期间,因为生活非常的清净和规律,令我有时间来思考自我,我突然就比较确信了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喜欢什么,我这辈子愿意为了什么事情而努力,什么事情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切我曾经思考和怀疑的问题突然就迎刃而解了。

3.你如何来看待母亲这样一个身份?

母亲这个身份在我看来是人的二次生命。因为人长大之后会忘记自己孩子时候的状态,即使是看一些照片和记录也是不能完全回忆起来。而孩童的那种纯真的状态,以及和生命没有间隔的状态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特别是在自己经过很多人世间洗礼之后又回到了和孩子的纯真状态相伴的过程,可以令达人也进入到一种成熟的生命状态。

3.jpg

4.是什么令你决定创办“童行书院”这样一个项目?

童行书院来自于我内心中一个想要去尝试探索的念头,就是我觉得公益可以以商业的方式来推动,而且是做成一个真正专业化的可持续的项目,我做童行书院,最重要的就是想做这样的一种社会创新。我观察到,目前很多公益组织的人员流动性很强,都是以志愿者为主,很难有全职的工作人员,这令到公益组织面对很多困难,一是短期性,二是不够专业,所以公益项目的执行效果也有限,募资也很困难。因此我想做的探索是以企业的方式来做公益,让公益组织可以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让童行书院成为一个可持续的组织给中国带来长久的必要的公益教育。

4.jpg

5.你觉得目前国内的儿童教育是否会有一些缺失和不足的地方?

目前的儿童教育,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功利性和目光短浅,现在的教育从内容方面来讲已经很全面,但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机构都还是会看重短期利益,例如考试分数或是升学率,在我看来,教育本身应该将眼光放的更为长远,给孩子做的很多积累应该是给予他人生中的无形财富,这不一定是为了短期升学考试的分数提高,而是给他的人生有更深厚的积淀。

5555.png

6.jpg

童行书院八达岭森林冬令营,王文轩老师带孩子用情绪温度计学习情绪管理

6.在有了孩子之后,你会如何来平衡写作、公益和家庭这几方面?

有了孩子之后,在平衡写作、公益和家庭方面我觉得也并不难,我会以家庭为先,将陪伴孩子的时间留出来。日常白天,我会主要处理和童行有关的事务,例如和团队开会,撰写一些相关的稿件,和合作伙伴洽谈等。此外,我每天都会预留一些时间用于写作,一般都会安排在晚上或是清晨这些只属于我自己的私人时光。

7.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你希望引导她拥有怎样的品质?

我对孩子的期待是希望他能够自我成长,自我生存,自我推动。拥有这种内驱力,相信她的人生会走出一条他自己选择的道路。除了内驱力以外,我希望她能够有比较广阔的视野,有思考的习惯,在生活里面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她都可以深入去琢磨和思考,去弄明白是为什么这样,有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我相信以后她在任何方面,遇到各种问题都能够想办法解决。

7.jpg

在有幸与某个“小天使”携手一段人生路前,十月怀胎是每位姑娘变成母亲的必经之路,美妙而伴随未知的紧张。

8.png

马骥良及其团队为新手妈妈们带去令人心安的产品“萌动”:它能测胎心曲线、自动数胎动、在线问医生,无需等到产检,随时给宝宝带去全神贯注的注目、关爱。TATLER与他探讨作为男性创业者,如何成功创造了这样一款“女性产品”:

1.在开始这个项目之前,会和一些准妈妈们做一些调查吗?

项目正式开始之前,我几乎是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在做。聊了几个孕妈妈,觉得和自己预想的情况一样,于是就大胆的开始了。我的朋友们也有质疑和“嘲笑”,觉得我们四个创始人都是男性,而且那个时候只有一个人有小孩,我们其他三个甚至都没有结婚,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孕妇的需求。

后来因为种种机缘,我们重新调研了几百位孕妈,中国、美国、中东等地的妈妈们我都深度访谈过,发现同一个世界同一颗孕妈心-不管她身体是否健康,状态是心大还是焦虑,她们在身份转变的初期,想要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自己的宝宝,哪怕只是多听一听,多看一看;同时还有一个更强烈的诉求:让自己的老公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和他们分享孕期种种,即使老公什么也做不了,但理解和陪伴便是最好的行动。

9.png

2.为何会选择孕婴童这个市场作为你的创业领域?

一开始完全是产品驱动,解决问题驱动的。当时因为周围有很多朋友同学开始怀孕生孩子,看到她们的焦虑,她们的期待,她们的渴望,我就在想,高科技和智能设备不应该仅仅只是智能手表 智能手环等这种“画龙点睛”的玩具,而应该实实在在能帮一群人解决一些很痛的问题。再一分析,理性角度上看,孕婴市场有接近2万亿的规模,随着中国中产阶级崛起,大家第一个愿意多消费的领域就是自己的孩子。另外从传播上来说,孕婴概念也比就容易受关注,创立初期还蹭到了二胎概念热点。所以当时觉得这个市场趋势在那,同时赛道又比较宽,于是就开始做了。

3.你觉得“萌动”这款产品的出现对准妈妈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与其说便利,我更倾向于说萌动把安心、快乐和自信还给了她们。大多数没怀过孕的人都以为前三个月充满变数,其实最让孕妈们心绪难平的反而是最后三个月,所以安心是首要的。萌动的核心功能可以拿9个字概括:“测胎心、数胎动、问医生”。自动计数宝宝胎动并生成类似产检的20分钟胎心曲线,解放了孕妈双手和时间的同时,更关键的是她们在非产检时间也能知道宝宝的健康情况和动态,只要到了合适孕周,她们随时都可以跟宝宝问好,听小生命从肚子里向大人报来的平安,并且获得专业医生的反馈指导。

而且孕妈们测到的每一秒胎心音都会被保存下来,她们自己也会写“胎心音日记”,这段也长也短的合体时光,等宝宝长大以后看到这些记录,一定会明白每条胎心报告都意味着妈妈对ta全神贯注的爱护。

10.png

萌动还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的功能-“绑定家庭成员”,老公或者其他家人即使不在孕妈身边,也能同步收到宝宝的一举一动。当时我老婆孕晚期,我在迪拜出差挺长时间,除了问她每天的状态如何,也一定会陪她一起看孩子每天的情况。虽然不在彼此身边,但我们心里很踏实。有时候微信里收到“宝宝临门一脚,胎动超过全国96%的宝宝”, 自然会开心孩子这么有活力,但肯定会给老婆电话问下有没有被踢疼,这么温柔的女生被大胎动打一下,很心疼的。总之那段时间有萌动这个助手连结我们一家三口,对我老婆的精神支持很大。

4.在开发这款产品的时候碰到过哪些困难?

我们当时就是想要通过安全的方式去听到宝宝的声音,于是自主研发了被动式听诊器原理,不向宝宝和孕妇发射任何辐射和能量。但研发的前几个月都毫无进展,当时我和我的硬件负责人谁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但我们觉得应该再坚持一下。我到现在都记得后来手板样机清晰的测出了胎儿心跳以后,我们两个大男人都哭了。我们的硬件迭代了2年多,独创的算法更是第一优先级,一直迭代到现在,3年多了从年没停过。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团队没日没夜的钻研,把别人泼的冷水变成鸡血换来的。

5.将来“萌动”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除了这款产品之后,是否还会开发其他高科技和孕婴童相结合的产品?

我对萌动有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做一个足够好的电子健康产品;第二步是做一个医疗级别的产品,我要把医院服务和家庭打通;第三部就是我们收集了这么多数据,现在也在跟世界级别的妇产科专家们合作,一起去研发人工智能的胎儿监测专家系统。未来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降低医院的假阳性, 提高医院的效率。

萌动抓到了流量的源头,生完孩子其实父母的需求更多,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工具,还是教育等等等,涵盖吃穿住行。这里面痛点就很多了。萌动还是会坚持“照顾好你最爱的人”这一点,延展到婴儿、儿童健康监测和服务领域。

11.png

6.你刚刚获得了Wework创造者大赛的大奖,可以谈下这次比赛的经历吗?你觉得打动评委获奖的关键是什么?

其实我挺习惯也很喜欢Wework比赛的整个氛围,因此并没有太紧张。因为对自己产品和项目比较有信心,觉得用心准备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项目最大的亮点就一定能打动观众和评委。倒是对明年在纽约的全球比赛比较期待,毕竟这是自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回美国。打动评委的关键我觉得有几点:

1.产品本身切入一个人群的痛点。让人一听就能理解我们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之前很少有人关注或者尝试去改变。

2.用心。我们真的用心研究的非常深刻,让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并不是仅仅做了个硬件产品,而是从服务用户角度思考了很多。

3.我在迪拜接受过相对专业的创业路演及演讲培训,项目和团队给我带来的自信,通过培训让我适时的表现了出来,评委也在反馈中提到这一点。因此很感谢迪拜100加速器。

更多Gen. T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图片:gent.png

Tags: 尚流TATLER, Gen T, W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