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正逢莎士比亚诞辰与世界读书日,花深风暖蕴书香,由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品制作,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南京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虹桥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及大麦联合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举办了一场别致的新闻发布会。导演徐俊携主创团队及全体演员与嘉宾齐聚哈罗德茶室,一展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创作及首演的全幅图景。

作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符号,《哈姆雷特》穿透时代和地域直击每个时代的心灵:生存与死亡、良知与欲望、理性与情感、命运与尊严、自由与异化、精神与躯体、意义与价值等等,留给我们无尽的论题和无垠的想象。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以当代戏剧之棱镜,融东西方跨文化视角,锚定“生存还是毁灭”的镜像之问,聚焦“思与诗”之内涵,与经典和当下互文,折射丰富的人性光谱。该剧由徐俊导演联袂众多重量级艺术家挚友潜心创造,超强实力音乐剧演员倾力以赴,释放独具一格的现代张力,探索中国气韵的注入与对话,探照美之无限、思之无界、诗之永恒。

 

忠于生命真实,淬炼“沉思美学”

发布会现场,导演徐俊携一众艺术家挚友亮相,分享《哈姆雷特》的创作之路。2021年首演的《赵氏孤儿》作为其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原创音乐剧代表之作,造就了一股席卷全国的“赵孤风潮”,两年近百场的演出也将音乐剧这一艺术门类推向了全国更多的观众。实际上,从《犹太人在上海》、《白蛇惊变》再到《赵氏孤儿》,徐俊一直执着于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善于从历史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资源中挖掘题材,以现代性的当下观照开展创作,致力于探索建立起中国音乐剧的“气质”与“特质”。谈及音乐剧《哈姆雷特》的创作初衷,徐俊表示,“于我而言,一部戏剧的根本,不在于无懈可击的完美逻辑,而在于它是否忠实于生命的真实。《哈姆雷特》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戏剧经典,正是因为它直面生活的真实,因而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展现出对生命大胆而深刻、多元和开放的思考和洞察。”徐俊援引了莎士比亚在剧中的观点,“莎士比亚一生活跃在戏剧的实践中,他认为戏剧应是‘当代的简史,社会的提要’,其目的‘像把一面镜子举起来映照人性。’这份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至今闪耀着光芒。因此,像‘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和矛盾超越了人物、故事和时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回响。我们必定会与哈姆雷特相遇,因为这是莎士比亚的当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当下。”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徐俊紧扣思与诗之内涵,从内向性和超越性的层面提炼哲思与审美;充分发挥音乐剧艺术特色,“要将能量聚焦到故事迭起的‘冲突’之上,既要有饱满的情感抒发,也要有深入个体沉思的幽微探照。”

该剧文学顾问史志康教授表示“当听说徐俊导演要将《哈姆雷特》搬上音乐剧的舞台,我十分激动,对他的眼光和胆识赞赏不已。徐俊的改编在充分保留原剧精粹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原创性改编。作为莎士比亚的悲剧之最,它丰富的层次,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意蕴,在音乐剧的艺术形式中一定能激起耀眼的火花。”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徐俊常与史志康教授交流探讨,经过对照比较了诸多译本并且进行了改编的多次尝试和论证之后,徐俊最终决定基于梁实秋译本进行音乐剧本改编。“在梁实秋先生的译本中,我们感受到其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力与当时西方新潮思想的激荡与融汇。”徐俊认为“这种兼具了严谨与深刻,诗意与流畅的译文非常契合我们的音乐剧风格。”

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铁三角”的第三部原创音乐作品,作曲家金培达,词作家梁芒与导演徐俊在《哈姆雷特》中默契地做出了新的尝试,将创作推向新的高度。“《哈姆雷特》披着复仇故事的外衣,却如万花筒一般,蕴藏了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以及人深邃而模糊的内心。”音乐大师金培达表示,为了抓住这一核心,他在创作中特别注重音乐的层次性、丰富性与多面性,“赋予每一个人物以鲜明的色彩,既可以在人物的内心中打开一片世界,又可在与其它人物冲突和碰撞时产生新的反应。”在现场演员分享的曲目片段中,我们感受到了电闪雷鸣下的海浪悬崖,恋人心头的浪漫繁花,剑拔弩张的生死时刻,以及从未止息的追问之音。此时,梁芒的歌词天衣无缝地烘托出故事的风格与人物的境况。“莎士比亚是文学巨擘,填词首先要尊重原著,尊重人物的风格气质。”梁芒回忆起为《哈姆雷特》作词,他反复通读并研究了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同时与诸多译本做参照比对,伴着音乐沉浸在剧中久久不能走出,“咬文嚼字”方得胜意佳词。

沉思是人物的内心图景,而行动是戏剧的展现脉络,主创们将中国写意美学与莎士比亚独特的现实主义相融,锻造出“沉思美学”的舞台气质。这也是导演徐俊致力于探索塑造中国音乐剧民族气质的题中之义。“我们当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之上,注入当下创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以现代性的审视去面对和创造。”徐俊认为,经典具有广博的胸怀与每一个时代共振,正如《赵氏孤儿》曾远渡重洋为西方带来了中华文化的光焰,不断激发着新的对话;《哈姆雷特》的东来也不断得到新的解读,“丰富的戏剧性当在不同的文化间产生回响。”《犹太人在上海》与《白蛇惊变》的舞台设计徐肖寰此次再度加盟,将故事的层次和肌理感注入空间之中。灯光大师萧丽河非常感慨,因为她的导师金长烈与徐俊的导师徐企平曾在1981年共同为上戏第三届藏族班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首部藏语莎士比亚戏剧饱含盛誉,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性和深远的影响。“我们两位学生如今接过了老师们沉甸甸的厚望与期盼,我想这是一份严肃而浪漫的使命。”萧丽河在光影中充分融入了写意美学的新理念,意在接通东方与西方的思韵与诗韵。

今日发布会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全剧概念主视觉及全剧人物造型的首次公布。继《赵氏孤儿》之后,造型大师张叔平的服装再次以饱满的惊艳感打破了我们的认知先见,引人赞叹。徐俊谈起与张叔平一直以来的合作,“他的服装永远可以给我们带来陌生化和惊喜感。”此次其为《哈姆雷特》打造的服装对多种文化元素进行了大胆的抽象化、象征化与糅合,从色彩、面料、材质到造型,体现出疏离时空却贴近人物的气质,配合化妆设计范丛博的妆面造型,让人愈发期待剧目的舞台呈现。

演员代表郑棋元和金圣权在发布会现场揭开了由视觉艺术家庞浩为该剧拍摄创作的概念主视觉,引发全场惊叹,庞浩对创作展开了诠释,“我有一个强烈的冲动:希望用中国的东方的视觉艺术语境来呈现这部西方的名著。在画面的整体构建上采用中国绘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散点透视’;内容布局上浓缩了全剧18个关键事件,并用传统国画的形式绘制了太湖石,钟乳石,灵璧的视觉元素来分隔与隐喻,将时间与空间同时呈现在‘一幅’视觉作品当中,形成如晋代画家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一般多时空的视觉叙述方式。在人物主体的光影构建上,则参阅了文艺复兴早期画家“波提切利”湿壁画作品的色彩与质感,让画面近观细节时又回到西方的油画叙事。这也跟《赵氏孤儿》远观西方画作,近观东方水墨的视觉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连接。”正如庞浩所诠释,音乐剧哈姆雷特概念主视觉更像“一张剧场观众视角的邀请函”,期待大家走进故事之中。

舞蹈设计李辰川也在本剧中融入了多种舞蹈元素与肢体呈现,展现浑圆丰满的场面与人物;声乐艺术总监王作欣教授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角色性格,为演员们定制歌唱塑造训练。

在全盘的“审视”与深刻的“体验”之中,围绕“沉思美学”,“天团级”主创耗时三年联袂攀登,回溯经典,回应当下,创造一部叩问世界真实,朝向生命本真的舞台艺术作品。

 

沉心锤炼自我,勇探戏剧“生存”

伴随着长达8分钟的曲目选段献演,《哈姆雷特》全剧组31名演员的集体亮相,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自问世以来,《哈姆雷特》几乎成为了演员的“试金石”,每一次塑造都要在前人的阴影里突围。此次,由郑棋元、金圣权等领衔的音乐剧“顶级配置”演出阵容让人在“安心”之外,还对他们此次的角色塑造萌生出全新的期待。“生存还是毁灭”可以说是摆在每一个演员面前的“灵魂拷问”。为此,全体演员沉心锤炼自我,从扎实的文本学习和研讨开始,逐渐进入人物,在密集的排练中完全地敞开自身,不断加深探索与磨合。

作为郑棋元参与主演的第19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这次演绎属实与众不同。他表示,“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是现代人‘自我塑造’的时代,我们在这部戏中,就像在经历一次对‘人物自我’从‘找寻’到‘觉醒’的过程”。 严谨求证是态度,自由独立是精神。当谈及从上一部《赵氏孤儿》的“程婴”转为丹麦王“克劳狄斯”的巨大反差,郑棋元坦言是“一次充满惊喜和意义的尝试,更是同自己的较量与对话”。对于哈姆雷特的饰演者金圣权而言,这一次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有道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做哪一个?”金圣权曾不断质问自己这个问题,随着对角色揣摩的深入和沉浸,如今他已有了坚定的想法,“我应创造自己的那一个”。此外,朱梓溶、朱芾、余思冉、林润欣、庞盛之、赵禹钧、胡超政、徐泽辉、胡芳洲、殷浩伦、刘锦等都是活跃在当前音乐剧舞台上的优秀演员。众多火花与灵光的汇聚,让人无比期待未来舞台上将呈现出的灿烂图景。

 

 

首演接力巡演,做行动的“哈姆雷特”

首演接力巡演,《哈姆雷特》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10场后,将于6月至11月陆续登陆北京保利剧院、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深圳保利剧院、云南省大剧院、景德镇陶溪川大剧院、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厦门嘉庚剧院、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山东省会大剧院、沈阳盛京大剧院、哈尔滨大剧院、西安浐灞保利大剧院、南京保利大剧院、杭州运河大剧院、珠海大剧院、上海保利大剧院、佛山市演艺中心、无锡大剧院。全年21座城市、22所剧院、57场演出,《哈姆雷特》的波澜不断推开,将与全国各地的观众朋友剧院相聚。徐俊戏剧将一如既往,保持完整的风格、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创作”的初心,一站一站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无论天南海北,都要给予观众们如首演一般“原初”的精彩。

在全球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生存的真相依旧隐藏在世界之镜身后,需要我们敢于破镜,去叩问、去探寻。进入中国百年,《哈姆雷特》在文明的碰撞中迸发出别样的生机,体现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转化力和创造力。

正如全剧的主题语——“即便为世界的锋利所伤,也要勇敢直面生存的真相”,原创音乐剧《哈姆雷特》植根当代语境,饱含国际意识,融东西方跨文化视角,与经典动态互文;以其严肃深刻的主题、浪漫澎湃的诗意、悲沉雄浑的气势、纵深的层次以及隽永的意蕴,在音乐剧的场域中开启一场激荡的破浪航行,将我们纳入世界和人生,而后“更加丰厚地回归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