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小千 摄影 JACQUE CHONG
与Botero的采访约在上海半岛酒店,一早就得知他此行行程紧张,更考虑到他近80岁高龄,不禁对访谈能否顺利进行感到担心。见到Botero本人,这种担心一扫而光,Betero虽年事已高但精神极好,衬衫领带的绅士扮相维持着艺术家的优雅,而架着的圆形黑框眼镜却透露着一丝幽默,言谈间更是妙语如珠,正如他的作品,在近乎夸张的幽默中为人们带来愉悦的艺术感官享受。
独特美学
在Botero的绘画中,凡是女人,都有着丰腴的体态;凡是行路之人,都是走在色彩缤纷、富有活力的街道之上;凡是静物,皆有着夸张的体积与比例……独特的绘画风格形成了Botero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他曾经说过:“没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家毫无存在感。”终其一生,他从未停止过对个人风格的探寻。
Botero称自己为“来自第三世界的艺术家”,困窘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令Botero在19岁之前并未接受过正统的艺术教育,然而这并未浇灭他从小萌生的对于艺术的热情,童年时代的Botero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描述:“邻居家一幅小小的纸片画,我都能盯着看半天,那时我就知道,艺术将是我一生的兴趣所在。”之后,几乎是自学成才的Botero离开家乡麦德林,移居西班牙马德里,真正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虽说功成名就都在离开家乡之后,但Botero的作品中始终带着故乡的烙印:“你们可以在我的绘画里找到一个年少时所熟知的世界,这是一种怀旧,甚至迷恋,很多作品的主题都与故乡有关。虽然我在欧洲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是丝毫没有改变我拉丁美洲的行事准则、脾气秉性和精神信仰。”
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最困难之处就是找到自己的风格,比这个更难的,就是坚持并捍卫自己的风格,这两点,Botero都做到了。“身为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你自己喜欢什么,什么让你真正感到赏心悦目,遵从自己的内心,你就会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如今,我们可以一眼认出Botero的艺术作品——标志性的丰腴人物和肥大的物体,鲜艳的色彩及画面,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一次作画过程中的灵光乍现:“一直以来我都对体积着迷,却始终无法找到契合的表达方式。在1956年的某天进行一幅曼陀铃的静物画创作时,我把乐器的声洞画得非常小,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曼托林变得更加突出、有张力。我把这种形式沿用到其他主题的画作中,慢慢形成了我的独特审美”这是Botero首次真正发现自己的绘画风格,在此基础上他对于绘画形式进行不断探索创作,到20世纪60中期,他的风格已十分鲜明——夸张、膨大,人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属于Botero的。虽然这种夸张形式的绘画风格在如今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在超前卫艺术及抽象画风大行其道的20世纪60年代,Botero的创作方式无疑非常“另类”,他本人更是用“见到麻风病患者一般避之不及”来形容当时的艺术界看到他作品时的反应。虽说并不受欢迎,但Botero从未放弃过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我,我还能做别的吗?我必须要坚持做我自己。我觉得这个就是我的心中的美。”正是他的坚持令他获得了如今巨大的成功,Botero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审美,以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重新诠释了当代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