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内容我们曾介绍了卡尔· 本茨发明汽车的过程,受篇幅所限,后面的故事并未展开⸺汽车虽然制造出来了,可这个散发着“臭气”的新生儿总是麻烦连连,再加上操控性不是很好,一时间迎来的嘲讽多于掌声。卡尔· 本茨将它改进了很多次,可依旧毛病不断。由于担心在大庭广众面前出洋相,再加上教会势力的阻挠,他从来不敢开着它上街。就在这个时候,卡尔· 本茨的妻子贝尔塔站了出来。

1.jpg

1888年8月一天的早上5点多钟,卡尔· 本茨还在梦乡之中,贝尔塔唤醒两个孩子,把汽车推出来,决定驾驶它去福尔兹海姆探望孩子的祖母。汽车离开曼海姆市仅仅行驶了14公里,燃料耗尽,只好到一家燃油店去购买汽油。70公里后,又被一个陡坡拦住了去路,贝尔塔只好让小儿子来驾驶,自己和大儿子在后面推。发动机油路堵塞了,贝尔塔用发针把它修好;电器设备发生短路,就用丝袜作绝缘垫。100公里出头的路程一直开到黄昏,母子三人才又累又饿地到达目的地。孩子的祖母惊叹不已,小镇上的人们都跑出来看这个“怪物”。

兴奋的贝尔塔随后给丈夫拍了一封电报:“汽车接受了考验,请速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 卡尔· 本茨接到电报后两手发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很快就办妥了参展的手续。在慕尼黑工业博览会上,卡尔· 本茨的“奔驰一号”成功吸引了大批客户的目光。而贝尔塔也因为这次历史性的试验而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汽车驾驶员。

虽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女性,但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设计、生产还是销售,汽车市场却还是男人们的天下。因为彼时的主流价值观认为妇女的位置是家庭,已婚妇女不应外出工作。一般高薪技术职业和重工业部门都拒绝录用妇女。然而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客观改变了这种情形。尤其是二战,壮年男性应征入伍造成劳动力短缺,而随着战争进程对物资的需求猛增,急剧膨胀的工业生产在吸纳了几乎所有能工作的男子后,发现不得不雇佣妇女才能满足需要。于是成千上万的家庭主妇离开厨房走进工厂,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女性就业规模。

以美国为例,在整个二战期间,有600万妇女首次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妇女总数达到近2,000万。妇女劳动力从1940年至1945年间增加了50%,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由25%上升到36%。除了服务业、轻工业、初等教育等传统女性职业领域,她们开始逐步进入传统男性职业领域。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领职业领域。据统计,1940 ~ 1945年约有100万女性在联邦政府各部门工作,女职员比男职员增长快4倍,联邦政府女雇员达到了38%。同时,由于各企业也增加了对文秘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有教育背景的妇女被大量雇佣。其二是重工业部门,以交通运输业最为突出,女工比例从1940年的5.7%猛增到1944年的24.4%。汽车、轮船、飞机等制造业几乎变成了“妇女的领域”。新职业领域的开辟不仅改变了妇女职业结构,由低层次职业(低薪非熟练工种)转向高层次职业(高薪熟练工种),也改变了女性劳动力的构成。

2.jpg

随着战后经济腾飞令私家车逐渐普及以及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女性驾驶员的增多开始影响汽车厂家的营销政策,乃至出现MPV这种主要面对女性用户的车型。而若说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一国汽车产业的女人,则不能不提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铁娘子”执政的1979年至1990年间正是英国汽车工业发生巨变的时期。事实上,在撒切尔入主唐宁街10号前的1960年代,受制于市场消费力下降、经济政策不稳以及日系品牌的强势入侵,英国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出现萎缩的态势。

为应对危机,英国汽车公司与罗孚汽车公司于1968年合并成立了英国利兰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Corporation)。 然而整合并没有带来转机,利兰在竞争中节节败退,市场份额从巅峰时的40%下降至1980年的15%。众所周知,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鼓励自由竞争。但、她意识到利兰公司规模庞大,如果任其破产,后果严重。于是她执政期间共为利兰公司提供了29亿英镑援助。奈何利兰汽车此时已是病入膏肓,最终难逃破产噩运。铁娘子在1993年的回忆录中也不得不承认:“从理性角度判断,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继续支持利兰公司。”

如果说撒切尔夫人对于利兰汽车而言是拯救者,那么她后来放弃“黄金股”的举措则影响了一系列豪华车品牌的命运。所谓“黄金股”(Golden Share)又称特别股权,是英国政府在转让国营企业股份的改制过程中,发行由政府持有的股份,以此保留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当捷豹从奥斯丁罗孚集团剥离并实行私有化时,撒切尔曾坚持政府要持有捷豹的“黄金股”,并反对国有的奥斯丁罗孚集团被福特收购。1989年她改变初衷,开始允许国外厂商收购英国本土车企。“黄金股”的放开立刻引发了通用和福特对捷豹的竞购战,最终后者以25亿美元成为赢家。如果捷豹再被政府保护和扶持几年,或许就会被90年代末的股市崩盘拖累,但也不排除能最终找到自己的立足之本。

3.jpg

蝴蝶效应还没结束⸺1994年,整合了奥斯丁罗孚和路虎的罗孚集团被宝马收购。路虎后来被卖给了福特,与沃尔沃和阿斯顿· 马丁一道,成为命运多舛的福特首席汽车集团的一员。这些品牌最终无一例外又都被赔本卖掉了,如果福特没有在20世纪90年代任性买买买,自家旗下的豪华品牌林肯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如果捷豹能够独立生存下来,萨博、路虎和沃尔沃也有可能走上相同的道路,欧洲豪华车品牌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假设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小型车企能够与大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附属关系,它们也许会历经另一番繁荣。如果时光倒流到1989年,不知撒切尔夫人是否会改变最初的决定,紧紧抓住捷豹的“黄金股”不放。但我们都知道,世上永远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