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特有的产品,也都会留下属于那个时代的印痕。而这每一个印痕,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丁之向老师在《尚流TATLER》一月刊专栏中为大家畅谈钟表业的数字印痕——

一个时代的印痕,就好比考古学中的断代佐证,土壤中的沉积层、残器中的特殊成分、文物的造型和工艺,每每出现明确的断代证据,现场的学者们都会松一口气,至少,人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钟表业是关于时间的行业,时间、时代、历史,从某个意义上说,就是时间是钟表业的本体,也是钟表业的现象,是哲学中辩证的对立和统一。因此,钟表业在演变中留下的印痕,便是时间的足迹,是钟表学者、商人、顾客和玩家格外关注的要点。

有一个很奇怪的事实:我们面对的钟表,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指针标识出时间,即模拟式的显示模式;但当我们读出时间时,脱口而出的却是一组数字,好像直接读自屏幕上的数码。而且,这个在模拟界面直接读数字的方式就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在一两个世纪之前,有创意、有灵感的钟表匠就在尝试“用数字表示时间”——省略了大脑的加工,不是更合理吗?1.png

钟表名匠Gutkaes为歌剧院打造的“五分钟数字钟”

1838年,当德国建筑师Gottfried Semper在德累斯顿建造歌剧院时,就委托当时的钟表名匠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在演出大厅制造一座钟,要求它应与建筑相配,而且所有人从座位上都能看到时间。Gutkaes设计了一个带阿拉伯数字旋转滚筒的钟,放在两块窗户中,高悬在大厅正上方,每5分钟滚动更新一次时间读数。这肯定不是最早的数字时钟,但一定是最有名的 早期机械数字钟之一。2.png

IWC万国表“致敬波威柏(Pallweber)”150周年特别款

1884年6月17日,IWC的老板Johann Rauschenbach和萨尔茨堡钟表技师Joseph Pallweber签订了一份合同,获得了所谓Pallweber系统的使用权。Pallweber系统能通过表盘视窗显示数字式小时和分钟,只留下小秒针。尽管当时IWC出产的这一款怀表远远超前那个时代,但依然有约20,000块“跳字”数字显示式怀表赢得了前卫的顾客。

从这以后,简单的数字显示机械怀表有过一小段流行,只是始终没有成为行业主流,而机芯也大多是简陋廉价的“爬字”机芯。直到1960年代,LED显示进入了钟表业,人们对数字显示的关注瞬间陡增。很快,更加先进、合理的LCD的出现,将整个行业带入了电子数字时代。1970年代,机械钟表以苍白、荒唐的举措应对市场对数字显示的热情,将一大批数字跳时、转盘爬分爬秒的机械数字表倾倒在市场上,不仅没有挽回机械表的颓势,反而淹没了不少天才的创造。甚至在LED钟表出现之前,1958年,曾经成功研发世界时系统的日内瓦制表师Louis Cottier异想天开,准备用直线型小时、分钟数字显示来取代机械表的指针,可惜功亏一篑,那只叫“眼镜蛇Cobra”的原型表静静地躺在Patek Philippe博物馆中。1990年代,随着传统钟表业的回归,尤其是高级机械钟表的复兴潮中,数字显示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Breguet、Audemars Piguet等顶端大牌把跳字小时做成风格、价格齐头并进的个性产品,还配上了三问等超级复杂功能,而曾经流行遍地的便宜数字显示机械表被扫地出门,清洗出市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成为了历史,而历史上的产品就自然升级为古董了。Chronoswiss的老板Gerd-Rüdiger Lang深谙此道,翻出他早年从破烂堆里捡出来的一些FEF130机芯,推出了一个DigiteurMSA款。原始机芯FEF130是1930-1960年代的产品,当时和高档并不沾边,只是时过境迁,长方的造型加上跳字小时,原本被当成垃圾只是没来得及扔掉,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宝贝了。3.png

另一个极为复杂的创意来自Porsche Design。也就是在新世纪后不久,在Eterna的协助下,Porsche Design带来了一款用数字展示计时时间的超级复杂计时表。这款表的基础机芯是久经考验的“拖拉机”Valjoux 7750,为了实现数字式显示,专门为它加装了3个额外的发条盒,来负责计时小时和分钟的数字盘的跳转,保证9小时59分钟的数字显示。这款机芯的零件总数超过800个,足以比得上传统意义上的大复杂了,可见实现数字显示并非轻而易举的。

4.png

Urwerk将科技与昔日的幻想结合推出了Urwerk UR-CC1腕表

科技的进步,驱使人们回过头来,审视先辈们勇敢的尝试,或许能实现昔日的幻想Urwerk的创始人FelixBaumgartner和MartinFrei想到了PatekPhilippe
博物馆中的“眼镜蛇”,经过一番研究和摸索,终于带来了一个鲜活的“眼镜蛇”——UR-CC1。5.png

数字时代的技术解决了当时的机械难题,成全了数字显示的结局。与此同时,对1960、1970年代的怀念,成为钟表业的另一大风景,不光是经典的机械表款,连当时昙花一现的LED、LCD 电子表也成为了现代机械表争相模仿的目标。先是MB&F的MH5用机械的手段把40年前的LCD数字表带回到人们的手腕上,紧接着Romain Jerome的Spacecraft再次追溯这段人们已淡忘的往事——数字屏、火箭、老爷车,还有《丁丁历险记》的那个时代。

全新丁之向钟表专栏及其他精彩内容,请详见——《尚流TATLER》一月新刊

Tags: Urwerk, 《尚流Tatler》, IWC万国表, 丁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