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亚振-1706-1.jpg

海派印象系列卧室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段文字,我想你一定对上海这座城市不陌生,并被其新旧交错的独特韵味所深深吸引。也许是倾心于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又或者是欣赏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这座繁华之都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之下形成了独有的海派文化,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海派生活风格。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
在上海街头的一家咖啡厅中,随手竟翻阅到一本张爱玲的散文旧作《天才梦》,其中张爱玲是如此阐述她个人对生活艺术的看法 : “我听苏格兰兵吹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写下这段文字的张爱玲当时只有18岁,我惊叹着那时的她已懂得欣赏聆听苏格兰传统乐器的嘹亮优美,还能坐在藤椅中吹着微风,尽情享受盐水花生的单纯美味。虽然文末她形容生命像是爬满虱子的华袍,有美也有恶,但我更宁愿相信就算生命中充斥着咬啮性的小烦恼,也一样要将生活活出如华袍般的精致。

出生并发迹于上海的张爱玲, 在她轻柔的笔下,文字仿佛都有了生命,字字入心,让人或哭或笑,但更多的是那深入灵魂的感慨与共鸣。她就像是青花瓷上的浓淡转笔,活得那么精彩生动,她抑扬顿挫中的才情和生活也完美演绎了当年海派文化生活的精髓。

FOCUS-亚振-1706-2.jpg

 海派印象系列单人沙发

活出骨子里的海派精神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这段撷取自“上海1943”这首当初红遍大街小巷的歌曲,精致的旋律与歌词到现在依旧令人朗朗上口且印象深刻。 19 世纪上海开埠以前,吴越文化就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础,开始孕育了海派文化。之后,大量的西方工商人士、洋行、洋货涌入,东西文化在这个时候强烈碰撞,而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变化。而所谓的“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西方的文化因素,中西合壁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而像歌词中所提到的中式雕花门窗、砖墙和源自欧洲的榉木地板,巧妙地混合着中西家居元素于歌曲之中,其实也正是描述出上海当年海派生活的发展。从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到上海、丽水、米兰、阿斯塔纳四届世博,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尊选家具到蓬皮杜艺术中心……作为精致尚雅生活方式引领者的A-Zenith亚振向世人展示了民族品牌在艺术创意中的海派语言和民族自信,不断开创着海派艺术家具全新设计视野和传承百年技艺精髓,这一切让家具由此成为了艺术,成就着海派艺术风格永存的文化

FOCUS-亚振-1706-4.jpg海派精湛的雕刻工艺

Tags: 《天才梦》, 海派文化, 张爱玲